服务平台

首页 > 服务平台 > 项目申报 > 中关村系统项目申报

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专项
一、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创新创业和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支持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知识产权和标准、技术交易和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关村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搭建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市场化和专业性支撑平台,支持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的服务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
(一)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支持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如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信贷、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等,以及互联网和金融业对接等金融新业态,支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二)创业孵化服务平台
支持为创业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交流、人才引进、资本对接等有关服务的综合性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孵化+创投”、“产业链孵化”、“虚拟孵化+实体孵化”等创新型孵化模式,支持“641产业领域科技成果孵化”的特色孵化基地、科学城等成果转化载体建设。
(三)知识产权和标准服务平台
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搭建专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运营和预警保护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搭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准服务平台和标准验证平台,提供专业性支撑服务。
(四)技术交易和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成果展示推广、技术交易和产权交易等市场化平台建设,支持服务机构为交易参与方提供交易咨询、项目推介、挂牌交易、融资服务等专业化保障。
(五)专业支撑服务平台
支持建设大数据交易、算法验证、采集分析、软件研发与测试平台;支持提供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服务、开源硬件、软件工具、数据资源、内容分发和应用推广服务的云计算、大数据专业平台和电子商务推广平台建设;支持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内容制作、发布、运营平台建设;支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远程及移动医疗等技术建立的专业医学检验中心、数字病理中心、影像中心、微创中心等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和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
支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消费、文化创意、远程教育、健康服务等领域新兴服务业态;支持集新型智能终端、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引领信息产业向网络化、服务化、集成化方向转型;发挥信息技术对商业、金融、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卫星应用方向
支持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示范;支持下一代互联网重大应用示范;支持研发采用国产北斗芯片的消费型移动终端、行业专用移动终端;支持基于我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的北斗示范应用项目,在城市运行保障、智能交通、现代物流、重要系统授时、环境资源管理、精准农业等领域开展规模化行业位置服务应用。
(二)信息基础设施方向
支持云计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互联网运营服务、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提升、智能终端云服务等。支持集新型智能终端、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市民、企业和社会管理的服务。
(三)新一代移动通信方向
支持4G移动通信平台、4G产业研发检测服务、智能终端应用开发与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基于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服务平台。支持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企业级应用、自主智能终端产业化及服务平台建设。
(四)大数据前沿技术方向
支持大数据结合云计算技术,在交通、安防、医疗、教育、文化创意、网络零售、物流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创新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支持平台型企业开展面向交易服务的大数据能力提升的技术改造。
(五)可信计算、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产业化
积极推动网络条件下可信计算体系的产业化,打造集芯片、软件、硬件、应用为一体的完整可信计算产业链。支持开展自主可控基础软件成套能力的技术改造,推动信息安全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大力支持发展云安全、虚拟化安全、风险评估、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安全测评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
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业
鼓励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行业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扶持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共同发展;鼓励在行业细分领域实现服务业的“专特精新”发展。
(一)电子商务
支持电子商务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基于新技术、新终端等新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产品、社区商业服务等民生领域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以跨行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搭建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二)现代物流
开展商贸企业共同配送物流试点、快递物流共同配送试点、新能源汽车物流配送试点,鼓励建立城市公共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支持电子、医药等行业内生产型企业和物流企业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支持物流服务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综合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务。
四、科技服务业
鼓励科技服务模式创新,支持通过合同研发组织、研发众包、知识管理和运营、科技综合服务、服务外包等方式开展科技服务;支持发展软件、生物、高端制造研发设计等研发服务外包服务业;支持开展生物医药研发、重大疾病早期检测分析、健康产品服务、诊疗及个体化干预服务;支持开展可穿戴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等前沿技术应用服务,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在线医疗咨询、远程医疗和医疗转诊等服务;支持开展医疗器械第三方可靠性测试和检测验证服务;支持大型医疗设备研发及相应检测等医学服务;支持建立种业科技成果托管服务平台和高通量分子育种服务平台。鼓励建设一批专业科技信息资源平台,支持发展科技咨询业和技术转移服务业;支持工业设计服务、工程服务以及装备制造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支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环保等检验检测认证和服务。
五、节能环保服务业
围绕大气污染、水处理、固废处理、能源利用等重点领域依托优势企业和产业联盟,支持以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实施的具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服务项目;支持对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节能环保项目。
(一)节能领域
支持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及服务;支持在新能源领域开展能源管控平台、储能技术等能源利用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商业化运营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提供专业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推广、节能项目设计以及节能咨询服务等专业第三方节能服务平台。
(二)环保领域
支持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海水淡化领域开展污水处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服务;在建筑、餐厨垃圾和秸秆农作物废物领域开展固废处理综合利用技术及服务;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开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及服务。
支持提供绿色产品认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服务、环境工程服务等第三方环保服务平台。
收缩
  • 电话咨询

  • 010-529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