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荣誉资质
企业文化
高新认定
国家高新复审
国家高新认定
中关村高新认定
服务平台
高新认定
研发机构
技术中心
项目申报
科技评估
资质体系
顾问管家
财务审计
知识产权
技术转移
技术服务合同认定
新技术新产品
其他服务
专家团队
客户展示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顺然原创
热点项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项目
热点项目
解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三大亮点
解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三大亮点
导读:“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企业之间的较量,而企业间的较量日益表现为知识产权的角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知识产权就是粮草。”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谭谟晓、董峻)中国政府网4日发布《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业内人士认为,行动计划具备三大亮点,对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亮点引人关注
截至2013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等均创下历史新高。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还算不上知识产权强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行动计划有三大亮点引人关注:
一是首次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其中,在体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通用指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方面,要求从2013年的4件提高到2020年的14件,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强调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集中资源解决知识产权多而不优的矛盾,增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数量,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要求发挥知识产权的保障服务功能,通过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同时,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助力企业“走出去”。
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知识产权关系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创新的“原动力”问题,另一个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问题。
行动计划提出,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在产业集聚区实施专利导航试点项目,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不断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
针对专利创造层出不穷但运用瓶颈难破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专利导航为着力点,强化专利运用能力。截至目前,确定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集团)等35家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数据显示,在中关村,平均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高达4000家,平均每天会“长”出10多家企业。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许春明认为,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和纽带作用,未来要提高其运用绩效,需要知识产权工作从简单化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张向实质性的转化运用、提质增效转变,从政府外部推动向市场内部驱动升级。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利用知识产权巩固其创新优势,跨国公司更加频繁地将知识产权作为遏制竞争对手的手段,我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数量居高不下,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对多个企业乃至相关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行动计划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竞争力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
专家认为,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企业之间的较量,而企业间的较量日益表现为知识产权的角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知识产权就是粮草。
申长雨表示,我国企业要更加注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进行国际专利申请,赢得“走出去”的主动权。
同时,知识产权部门将及时收集发布主要贸易目的地、对外投资目的地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联盟,帮助企业在当地及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事务处理能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
展开
收缩
QQ咨询
专利、查新
客服1
客服2
项目咨询
客服3
客服4
客服5
客服6
电话咨询
010-52918615